5月22日13點07分,“雜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,享年91歲。
這一天的邯鄲市永年區,袁隆平親手打造的河北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里,水稻長勢良好。
當晚19時,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福如,坐上高鐵列車趕去長沙吊唁袁隆平院士。“我與袁隆平院士認識十幾年了。他曾經3次來永年給予我們技術指導。我一定要送院士一程。”宋福如話語有些哽咽。
作為享譽世界的“雜交水稻之父”,袁隆平與河北有著很深的情緣。
袁隆平院士與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福如(右)在雜交稻示范基地進行交流。石少瀾 攝
“老大”水稻在前邊跑,“老二”小麥也要趕上來
2013年麥熟前夕,在永年區劉漢鄉劉備村的鄉音農業合作社示范田里,有位老人正低身查看小麥的長勢。
8年過去了,宋福如還清楚記得當時的場景——袁隆平院士在示范田里看了硅谷826、硅谷827小麥的長勢并用手測量株高,詢問每株上的麥粒有多少,常年小麥千粒重是多少……
當得知示范田小麥產量高達到814公斤時,袁隆平院士挑起了大拇指:了不起,非常了不起。
他對宋福如說:“水稻是‘老大’,小麥是‘老二’。超級水稻一步一步在跨越,2000年一期超級雜交稻產量實現700公斤,到二期產量800公斤,到三期實現900公斤,2015年爭取實現產量1000公斤。你們的小麥也要趕上來,‘老大’在前邊跑,‘老二’在后面跟,力爭把示范田的小麥產量提高到900公斤,在世界領導。”
“現在,我們示范田的小麥產量已經達到917公斤!”5月22日晚,宋福如感慨地說:“袁隆平院士的愿望已經實現了!”
超級雜交稻在河北屢創世界新紀錄
袁隆平曾說,他有兩個夢:一個是“禾下乘涼夢”;一個是雜交水稻產量1000公斤夢。
雜交水稻產量1000公斤這個夢,在永年已圓,并且屢創世界新紀錄。
袁隆平院士與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福如(右)在雜交稻示范基地展示超級雜交稻稻穗。資料圖片
2017年10月15日,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“湘兩優900(超優千號)”,在河北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,通過了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產驗收——平均產量1149.02公斤,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新高紀錄。
2018年10月29日,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(超優千號)在河北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通過測產驗收,平均產量1203.36公斤,再次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新高紀錄。
該示范基地位于邯鄲市永年區,是全國第六期超級雜交稻“百千萬”高產攻關示范工程示范點之一。2012年,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與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開展技術合作,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,以袁隆平院士超級雜交稻“超優千號”與硅谷化工有機硅功能肥配套在永年區創建高產稻田。
“今年,我們在高產稻田種植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級雜交稻新品種,10月中旬就可收獲,我們有信心產量達到1300公斤。”5月22日晚,宋福如告訴記者。
新品種旱稻在華北平原試種成功
“水稻水稻”,顧名思義,大家都覺得它肯定要種在水田里,但您聽說過在旱地里種水稻么?
這一天是2017年10月15日。河北省阜城縣袁隆平旱稻種植試驗田里種植的袁香一號旱稻收割了。經農業部門現場測算和比對,旱稻產量達450公斤。這標志著袁隆平研發的這一新品種旱稻在華北平原試種成功。
阜城縣的袁隆平旱稻種植試驗田里種植的袁香一號旱稻進行收割。資料圖片
這塊試驗田位于阜城縣古城鎮李里陽村,試驗田負責人李守芹說,他們試種的4個品種旱稻中,袁香一號更成功,產量可達450公斤。按每公斤4元計算,比種植玉米、小麥等華北平原傳統農作物可增收1000元。
把南方水稻“娶”到華北平原,衡水市扶貧辦副主任的李雙星是牽線的“媒人”。2016年臘月廿三,李雙星接到袁隆平院士的電話,邀請他到長春旱稻種植試驗田去看看。
李雙星說:“上長春,我品嘗了袁隆平院士的旱稻米,覺得挺好吃。我想先種500,技術員說不行,只答應給我種10、20先試試。”
帶著寶貴的旱稻種子,李雙星回到阜城。在精心挑選種植地塊后,旱稻在華北平原的旱地里扎下了根,長出了苗。
河北省衡水市是我國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市,從2014年開始開展休耕輪作以及種植結構的調整。“袁隆平旱稻的試種,就是調整種植結構的一項探索,對衡水乃至河北黑龍港流域節水意義重大。”李雙星說。
袁隆平研發的新品種旱稻是阜城縣扶貧試推品種之一,經過多年的推廣種植,不僅幫助農民實現了增收,也為當地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、開展節水種植開辟了新途徑。